涉及到内联盒模型,应该是css世界中最复杂,最难以理解的模型,本次仅仅探索涉及到内联盒模型的line-box的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,找到本质原因之后一定会让你足够惊喜。
参考文献(理论基础)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10yearsmanong/p/13084706.html
首先看例子

html
<body>
<div class="z"></div>
<div class="x">
<span class="a">x</span>
<span class="b">哇</span>
<span class="c">移</span>
</div>
<div class="y"></div>
</body>
css
.z{
height:100px;
background:yellow;
}
.x{
font-size:0;
line-height:0;
}
.a{
font-size:200px;
}
.b{
display: inline-block;
font-size:20px;
}
.c{
font-size:20px;
}
.y{
height:10px;
background-color: red;
}
问题1:line-box是哪个区块?
是红色与黄色之间的白色块,我们可以通过定义证明,vertical-align:top/bottom的定义为与line-box的顶部或底部对齐。于是我们设置.b与.c的vertical-align分别为top和bottom。

我们确实能够看到‘哇’和‘移’在白色块的上边和下边,但为什么是两字的中间对齐line-box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呢?
问题2:为什么是‘哇’字中间对齐上边缘?
首先我们可以看到‘哇’对应的属性是line-height:0;font-size:20;这个line-height为什么是0呢,就要从该属性说起,line-height是可以继承的,当它是数字的时候,子元素继承的也是数字,当它是百分比或者说数值(12px,1em,1rem,等)它会根据当前font-size的大小计算得出一个具体值然后继承下去(比如font-size:20px;line-height:200%,继承下去的是line-heignt:40px;),因此‘哇’的visual-area的顶部对齐了line-box的顶部。
问题3:什么是visual-area?
就是该内联元素的line-height,既然有了visual-area那就引申出content-area。


以Baseline基线为0,content-area=fontSize*(ascender-descender+lineGap)/emSquare
其中ascender,descender,lineGap是一款字体定义的属性。

基于此line-height:normal也可以计算
line-height:normal=(ascender-descender+lineGap)/emSquare。
因此我们知道content-area只会受font-family和font-size影响。当visual-area大于content-area时,会产生leding,1/2的leading分别加到content-area的上方与下方所以content-area总是处于visual-area中间,当visual-area为0时(line-height:0)就能看到‘哇’字的中间处于line-box上边缘。
问题4:line-box是如何产生的?
首先内联盒模型会产生line-box,它的触发条件时块状盒子内部只有内联元素(inline-block也算)。
问题5:为什么白色区块是line-box?

首先我们得了解line-box的意义,它决定了一行内联元素所占据文档流的高度,若超出一行,则会重新生成一行line-box。所以每一行line-box的高度可能是不同的。每一行line-box会生成一个宽度为0,font-size为父元素font-size的幽灵子节点(strut)。
要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要知道base-line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。
问题6:base-line的位置由什么决定?
若只有一个元素,base-line的位置由ascender与descender共同决定(小写x底部位置),若有多个元素,则由最下方的base-line决定

首先‘x’,‘哇’,‘移’的line-height均为0,因此他们的实际高度也为0,于是从黄色块下边缘依次排布,content-area在中间位置,得出base-line为‘x’的x下边缘(在所有base-line的最下方)。
而base-line是所有的内联元素共同决定的。它是怎么得出的呢?看下图。

也许有小伙伴对x的line-height所处位置存疑,请看下图。


2021/03/01更新
我们基于最开始的代码,进行一点变更继续探索,首先变更的地方为
.x{
font-size:1px;
}

问题7:红块为什么会上移?
首先我们将.x元素的font-size设置为1px后,我们在chrome上进行调试,chrome的font-size在1-12px之间时,统一为12px。因此可以有这样一张图。

因为幽灵字节的的font-size从0上升至12px,因此幽灵字节点的line-height位置由在baseline处往上抬了当前字体在12px时所生成的该x的baseline到该x的1/2content-area的距离。因为在目前line-box中还是幽灵子节点的font-size最小,因此还是取幽灵子节点的line-height位置为最下方,并生成line-box。
问题8:transform对内联元素的影响?
transform属性对display:inline的元素无任何作用,对inline-block的元素有样式上的影响,但对他本身占据的文档流的位置和大小无任何影响。

问题9:vertical-align:text-top/text-bottom对齐的是谁。
幽灵子节点的content-area。以下是证明


问题10:vertical-align:text-top/text-bottom与line-height有关吗?
无关,以下是证明

问题11:为何经过上方设置后,line-box变这么大?
- 通过各元素的content-area比较得出最下方的baseline为最大的X(幽灵子节点content-area为0)
- 幽灵子节点加入战场,它的line-height为200px,所处位置为baseline处,但它的visual-area比其他子元素都要大于是由它决定了line-box

问题12:inline-block对line-box有何影响?
inline-block元素的padding,margin,border,height共同组成content-area,inline-block的content-area等于visual-area。